首页  〉
学历  〉
模拟试题
成人高考政治(专升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
来源:黄老师
发布日期:2019-06-11 13:40
阅读数:1437
分享到:

成人高考政治(专升本)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三章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知识要点】

      1、了解联系、发展、矛盾、质变、量变、否定等基本概念。

      2、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唯物辩证法诸范畴及其辩证关系。

      3、能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考点提炼】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联系和发展

2、什么是联系?指一切事物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3、联系具有哪些重要特点?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主观臆想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固有的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坚持联系观点的辩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和诡辩论;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都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结构性。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同其他事物处在一定的相互联系。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构成的统一整体。联系具有多样性。从性质上看,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等。从作用上看,有的是决定作用,有的是反作用;有的是内在根据,有的是外部条件;有的起决定作用,有的不起决定作用。

4、什么是系统?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称之为系统。

5、系统的特点包括哪些?整体性(首要特征);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

6、什么是发展?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

7、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包括哪些?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8、什么是矛盾以及它的根本属性是什么?矛盾就是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根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9、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是什么?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0、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外因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11、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12、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

1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是绝对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每一过程的矛盾及其各方面都有特点,即事物的个性,是有条件的,是相对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渗透、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又总是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所以脱离共性的个性也是不存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4、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的意义是什么?一、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的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二、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指导;三、它是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抓典型解剖麻雀等科学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四、坚持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辩证法,对于我们自觉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以这个理论体系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有重大的意义。

15、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对立统一规律。

16、什么是质,什么是量,什么是度?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也是事物所固有的一种规定性,它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界限、幅度、范围。

17、质变和量变的关系是什么?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并且引起新的量变。

18、什么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由于内部矛盾的推动,事物由自我肯定状态到达自我否定状态,进而再由这种否定状态进到新的否定即否定之否定状态,从而开辟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道路。

19、辩证的否定观包含什么?首先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并通过自我否定而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发展;其实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最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

20、形而上学否定观错误在哪里?首先,它认为否定不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而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是主观任意的否定;其次,把否定看作是发展和联系的中断,是绝对的否定,是对原有事物的彻底抛弃,简单消灭;最后,否认客观事物自身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因而孤立地绝对地看待肯定和否定,认为肯定就是肯定一切,否定就是否定一切。

21、什么是现象和本质?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外部联系与内部联系的一对哲学范畴。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有真相和假象的区别,真相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22、什么是内容和形式?形式和内容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及其结构和表现方式的一对哲学范畴。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是多变的;形式是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国体是内容,政体是形式。

23、什么原因和结果?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世界普遍联系中事物前后相续、彼此制约的一对哲学范畴。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由一定现象引起的现象。原因在前,结果在后,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24、什么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与偶然性是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哲学范畴。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

25、什么是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与现实性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性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哲学范畴。现实性是指现实存在的事物及其所具备的内在根据和外在条件的综合;可能性是指事物依据其内在根据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真题分析】

一、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最基本特征,一是强调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强调(     ) ( 2010)

A. 辩证否定的观点       B. 对立统一的观点   

C. 质量互变的观点       D. 永恒发展的观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这是要硬记住的知识点。

2、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哲学上讲,这体现了(     )  ( 2010)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应用。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思想武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共性),要坚持矛盾的特殊性(个性)。

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会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2009)

   A. 有无相生,长短相形       B.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C. 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答案:D

4、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  ( 2010)  

  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D.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答案:A

5下列选项中,包含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 2013)

   A.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答案:C

解析:以上3题都是考查的是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中的质量互变规律的相关内容。

质量互变规律说明,事物的量变达到关节点超出了度,就出现质变;新质产生后,在新的基础上又出现新的量变;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事物发展的进程就是这样循环往复,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无限演进的过程。这就是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

任何质变都要有量的积累,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另一方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6、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两点论、全面看世界的是(     )  ( 2011)  

A.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B.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在研究复杂事物矛盾发展过程中,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不可偏颇,这就是两点论。两点论和重点论是辩证统一的。两点论和重点论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统筹兼顾,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既要反对离开重点谈两点的均衡论,又要反对离开两点谈重点的一点论。

7、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 2011)  

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      B. 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结果

C.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D. 量变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中的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质、量、度作为概括事物规定性的基本范畴,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掌握事物的度也很重要,在好的方面我们可以促进量的积累最终达到质变,在不好的方面,我们就要阻止量的积累,防止达到质变,得到不良的后果。题目中消极腐败的东西是不好事物,必须要提高警惕,防止扩大达到消极的后果。

8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     )  ( 2011)  

A. 形而上学观点              B. 唯物辩证法观点

C. 相对主义观点              D. 激变论观点

答案:B

解析:辩证法不仅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而且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学说。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具有普遍性,即任何事物都处在永恒的产生发展和灭亡之中,处在不断的流动之中,处在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发展具有无限性,即物质世界的发展永不停顿,永无止境。一个发展过程完了,又开始一个新的发展过程。发展的观点告诉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用静止的、不变的观点看问题,避免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是一种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故选B

9、下列选项中,包含着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     )  ( 2012)  

A.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案:C

解析:哲学意义上的新事物是指进步的、必然向前发展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而旧事物则是正在走向衰亡、逐步丧失其存在必然性的事物。新生事物对比旧事物而言,自然是后来新出现的,但是,新出现的并不都是我们所说的新生事物。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只能看这个事物是不是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因此,识别新生事物,既不能以出现时间的先后为依据,也不能以力量暂时的强弱或一时发展速度的快慢为依据,更不能把貌似新生事物的旧事物当做新生事物。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一是新生事物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能够适合于当前特别是未来的发展条件,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二是新生事物是在旧事物内部生长起来的,是在旧事物母胎中孕育成熟的。新生事物对于旧事物来说,固然是促使它灭亡的因素,但同时又是它赖以存在的因素。三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新生事物,通过扬弃,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因素,同时又吸收、继承和发展了旧事物中对发展有利的积极因素,并且加进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丰富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这样,新生事物就比旧事物更高级,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二、简答题:

1. 简述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2011)  

答案要点:(1)矛盾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既对立又同一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表现为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3)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关于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的相关内容。要求考生说明矛盾、矛盾同一性、矛盾斗争性概念的含义。

矛盾是反映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相互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对立属性称为斗争性,矛盾的同一属性称为同一性 。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性质,体现着对立面之间相互吸引的一种趋势。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表现为矛盾双方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体现着对立面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三、论述题:

1、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 2012)

答案要点:(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
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个性比共性丰富得多。二者不能互相代替。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解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的道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也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本题从三方面来阐述: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区别是:普遍(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特殊(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被包括在一般之中。它们的联系是: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普遍和特殊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第二,说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是普遍性,是共性。第三,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指导下,还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是特殊性,是个性。

2.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使我国成为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同时,我们也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则,立足于依靠自己的发展来解决面临的所有问题,请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要坚持对外开放,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2009)

答案要点:(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2)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在事物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一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

   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现代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闭关自守只会导致愚昧落后。

   5)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只有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和国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才能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解析:解答此题第一步:要准确完整地知道什么是内因,外因以及内外因相结合原理的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解答此题第二步:抓住关键词对外开放这是外因,抓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是内因。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它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有时外因甚至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第三,外因的作用无论多大,也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它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第一,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内因是事物的根据,首先依靠我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第二,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又必须坚持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的原理,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地借鉴和吸取世界各国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又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加以消化和吸收,使外因通过内因而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专项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物质和运动相统一的观点            B.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观点

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      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2.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然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3. 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          D.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4. 发展是指:

A.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事物运动中的数量的变化

C.事物前进性上升性的变化            D.事物的任何方向的变化

5. 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物体的位置变动或场所的变更

6.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B.事物从一种质态发展到另一种质态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事物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7. 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是:

   A.唯心主义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朴素辩证法观点

8. 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

A.人们制定和必须遵守的规则         

B.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事物发展的趋势

C.经常出现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D.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

9. 以下观点属于辩证法的是:

A白马非马之说                   B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D天不变,道亦不变

10.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规律

11.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联系的形式     B.趋势和道路     C.不同状态        D.源泉和动力

12.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对立和统一   B.普遍性和特殊性   C.同一性和斗争性  D.绝对性和相对性

13.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

A. 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由偶然向必然转化                  D.由简单向复杂变化

14.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

A.矛盾同一性起作用的结果            B.矛盾斗争性起作用的结果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D.纯粹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15.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16. 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和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论依据是:

A.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17.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关于:

A.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B.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D.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8. 质的特点就是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这种同一是指:

A.事物的质存在,该事物就存在,丧失了自己的质,该事物就变成他物

B.事物是几种质的总和                C.事物的质是不能改变的

D.质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该事物的不存在

19.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

A.内在动力和源泉   B.方向和道路    C.形式和状态    D.原因和结果

20.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变化:

A.速度的快慢   B.状态的显著与否    C.范围的大小    D.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21. “防微杜渐的哲学依据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22.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不及,其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23. 事物中的肯定方面是:

A.该事物矛盾的次要方面               B.破坏现成事物的方面

C.维持事物存在的方面                 D.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

24. 在一定的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

A.诡辩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25. 辩证的否定是: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绝对的否定     C.外力的否定    D.对事物的任意否定

26.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A.抛弃             B.继承           C.扬弃          D.循环 

27. 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肯定和否定的对立               B.坚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C.否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D.否认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28.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直线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C.事物发展的周而复始的循环性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9.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摧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二、辨析题(请判断该命题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1、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所以斗争是不受限制的。

 

 

 

 

 

2、质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量和事物不直接同一。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两者关系如何?

 

 

 

 

 

 

 

 

 

2、简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

 

上一篇:2018 年初级职称《初级会计实务》
下一篇:成人高考政治(专升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
快速访问手机站
相关学习资料推荐
友情链接
学历
会计
设计
电商
Copyright  ©2019 浙江麦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4008-399-033     地址: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金华市/湖州市/台州市/嘉兴市/绍兴市  浙ICP备19019830号-1